皇冠登录官网-首页

可康家园

第十八期可康人

癌症的发展简史--治疗方法的发展史

作者:张伟光(皇冠登录官网 学术部 研究事务经理)

谈到癌症的治疗,相信第一反应是手术或者放化疗,不管是手术治疗、放化疗还是时下最前沿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都是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历经了百年的研究和演变,在与癌症的搏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胜利。今天我们就谈一谈癌症的治疗方式和演变过程。

1手术治疗

癌症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时候的人们意识到一旦癌症扩散,他们无计可施。与其什么都不做,外科介入可能更有害处。手术可能会带来许多并发症包括失血。直到18461867年,两个重大发现使得手术治疗癌症成为可能,第一个发现是麻醉剂,第二个是消毒术。

19世纪末,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William Stewart Halsted发明了乳房根治术。这成为了一个世纪以来癌症手术的基础。接着,上世纪70年代,现代临床试验表明小面积手术对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有效。

现在,在纤维光学技术和微型摄像机的帮助下,医生可利用仪器检查患者身体的内部情况。经皮肤上的小切口进入体内,这些特殊的仪器可以用来进行腹腔检查(和腹腔镜手术),或胸腔检查(和胸腔镜手术)。类似的仪器如内窥镜,则可以通过身体的天然孔道如口腔或肛门用以切除直肠,或膀胱内的肿瘤。

2 放射治疗

189510月,德国人伦琴(18451923)在实验室里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可以穿透人体的不可见光,他称之为X射线。118日,他邀请夫人安娜(18721919)协助他做一个试验。他取出一个装有照相底板的暗盒,让安娜将一只手平放在上面,用放电管对准后照射了15分钟,底片显示出清晰的手部骨骼图像。这是人类第一次在不损伤外部肌肤的情况下,看到了体内结构。

1896329日,美国芝加哥的医学院学生埃米利·葛鲁伯(18751960)开始利用X射线治疗癌症。他治疗了一位乳腺癌手术后癌细胞扩散的女病人,但是试验并没有成功,几个月后病人依然死去。他证实了放射治疗并不适合已经扩散的病人,这一治疗,标志着癌症研究的新学科——放射肿瘤学的建立,癌症治疗进入了原子时代。

190811月,巴黎首席放射治疗师安东尼·贝克雷赫(18561939)对一名16岁的少女进行了放射治疗。少女的头盖骨微微变形,位于头颅底部的脑垂体被肿瘤撑大,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导致头疼、晕眩、呕吐。初次治疗不到24小时,头疼频率和强度都开始缓解,接下来一周又做了一次放射治疗,头痛完全消失。之后两个月,少女每周来医院做一次放射治疗,15天内就能数出对面病床的床号,因为肿瘤对视神经的压迫变小了。38天后,她的视力已经恢复到可以写信给父母亲。治疗8周后,贝克雷赫向同行说明了此次病理治疗,表示新疗法非常成功。

20世纪后期,适形放射治疗(CRT)利用CT成像以及特殊的计算机,可以在三维方向上十分精确地重建肿瘤的位置。强度调控放射治疗(IMRT)能从多个方向进行照射,射束的放射强度也可具体调控。在高剂量射束集中于肿瘤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相似的治疗技术还包括适形质子束放射治疗。

3 化疗

3.1 概念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如广谱抗癌药顺铂、氟尿嘧啶等杀灭体内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大部分脏器和组织,因此对于     

那些实际发生转移的癌细胞,以及没有检测出来的潜在转移病灶也会发挥作用。假如把抗癌比作一场战争,化疗药物就像被投放的普通炸弹,虽然攻击的对象是敌对目标,但是由于其大规模、全方位且不可控的特点很容易伤及无辜,也就是说进行化疗后我们体内正常生长的细胞会遭受牵连,尤其是血液中生长旺盛的细胞受到损伤,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不可否认,化疗在面对一些敏感度高的肿瘤,例如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具有绝对的优势。

3.2 化疗发展历史

现代化疗之父Sidney Farber发现氨基喋呤,一种与叶酸有关的化合物,可用于缓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此药是甲氨蝶呤的前体,甲氨蝶呤正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自此,研究人员陆续发现了大批的化疗药物,这标志着肿瘤化疗的开始

首次治愈转移性癌症是在1956年,甲氨蝶呤被用来治疗一种罕见肿瘤—“绒毛膜癌。在上世纪60年首次报告化疗对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许多其它癌症也能在化疗的作用下得到控制。

3.3 药物分类

1)烷化剂: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

2)抗代谢药:抗代谢药干扰DNA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3)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

4)植物类抗癌药: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它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

5)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症。当激素用于杀死癌细胞或减缓癌细胞生长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化疗药物。性激素用于减缓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生长。它包括雌激素、抗雌激素、黄体酮和男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细胞毒素药物,属于特殊的化疗范畴。

4 靶向治疗

4.1 简介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可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靶点是仅存在于癌细胞,在分子水平对癌细胞生存繁衍起重要作用的特殊蛋白分子、基因或通路,靶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以肺癌为例,肿瘤细胞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就是EGFR,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有EGFR基因的突变,也就是有了的靶点,这样就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带来的副作用较化疗药物要低。但是也不要以为靶向药无所不能,并非所有的肿瘤都有靶向药物可用或者是一种药治疗多种肿瘤,比如小细胞肺癌、肺鳞癌的患者很少出现基因突变,再或者经典抗癌药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对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对费城染色体阴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则无效,所以在需要进行靶向治疗前应做基因检测,确定该用哪一种靶向药,盲服靶向药往往不会从中获益。

4.2 发展史

当双螺旋DNA结构开始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时,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便拓宽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很多无法解释的疾病都找了对应的基因突变。包括众所周知的舞蹈症、唐氏综合征,都在基因层面上找到了自己的突变基因。

而癌症,同样如此。

1970年,第一个致癌基因被发现——这个基因一旦被激活,就会让正常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成为癌细胞(原癌基因);1984年,第一个肿瘤抑制基因也被发现。这个基因和致癌基因正相反,它的正常功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一旦它被抑制,癌细胞便开始疯长,癌症就出现了(抑癌基因);198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率先提出。

随着分子机制的不断揭秘,人们发现癌症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此之前,不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都无法做到精准的杀死癌细胞,大量的正常细胞也在治疗的过程中被杀死。但是在分子水平上,我们能不能靶向那些发生突变的基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呢?

1987年,科学家们首次确定被称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和扩散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向研究人员呈现了新的治疗靶点,并导致了后续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的开发。

1997年,FDA批准了首个分子靶向治疗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用于对其它治疗无效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适应症。无论是单药使用还是联合治疗都能发挥出色的抗肿瘤活性。

1998年和2006年,FDA先后批准突破性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可联合化疗用于改善有HER2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或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早期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2011年,靶向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通路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获准用于ALK阳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2013年新近获批的曲妥珠单抗-微管蛋白抑制剂DM1嵌合药物(T-DM1)是一类新药,显示用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此外,FDA2015年批准了T790M抑制剂奥希替尼、阿来替尼,以及2018/2019年获批的劳拉替尼、达克替尼等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的诞生。

5 免疫治疗

5.1 简介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是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旨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与以往的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不同的是,免疫治疗针对的靶标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

5.2 发展史

1898年,美国的骨科医生William B. Coley首次利用细菌制品成功治愈了一名21岁的肉瘤患者。

1909Paul Ehrlich提出免疫监视学说,认为免疫系统可以遏制肿瘤的发生,免疫功能异常是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1959
Frank Macfarlane BurnetLewis Thomas(曾任MSK院长)提出了“免疫监视(tumor immune surveillance)”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恶性肿瘤,从而抑制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2002
Gavin P DunnRobertD Schreiber等首次提出了肿瘤免疫编辑(Tumor Immunoediting)学说,系统阐述了癌症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三阶段关系。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研究,美国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在2013年总结到癌症治疗即将迎来转折点,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包括治愈多种晚期和转移性癌症。PD-1/PD-L1免疫疗法是当前备受瞩目的肿瘤免疫疗法。OpdivoKeytruda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此癌症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