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概述
WHO IARC(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185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数1929万,其中乳腺癌新增226万,占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24.5%,乳腺癌新发病例首次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我国2020年新发乳腺癌41.6万,位列女性癌症新发病例第1位,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9.9%,这意味着每5位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1位为乳腺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特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典等,乳腺癌发病率普遍较高,但目前已进入稳定状态,我国发病率稍低,但增速全球第一,约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提前了10年,中位年龄为48岁。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危险患者生命,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可总结为两大方面,一是我们无法讨价还价,必须无条件接受的;一是我们有一定掌握权,可努力改变的。
乳腺癌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有研究证实,携带BRCA突变基因,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41%~90%。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发现自己携带BRCA基因,恐惧之下直接切掉了乳房。
15%~20%乳腺癌女性有家族史,直系亲属(母亲、姐妹或女儿)患乳腺癌者越多,风险越大。1位直系亲属有乳腺癌,风险增加1倍,2位直系亲属有乳腺癌,风险增加5倍。
经活检证实,导管上皮或小叶不典型增生,风险增加4~6倍,但仅约4%的乳腺增生属于不典型增生,单纯性增生不增加或轻微增加患癌风险;乳腺密度大(即乳房脂肪少、腺体多)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升高1.5~2倍,还使得乳腺癌更不容易被发现,而约一半的中国女性乳腺密度大,故尤其要重视乳腺癌风险;年轻时因何杰金病(一种霍奇金淋巴瘤)等原因而接受过胸部放疗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极高,为其他人群的56.7倍。
此外,还有可通过努力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吸烟和饮酒,即使被动吸烟,乳腺癌风险也可能比无烟环境中的女性增加30%~60%;脂肪组织是雌激素的来源之一,脂肪越多,体内雌激素含量也随之增加,故超重或肥胖也增加乳腺癌风险;从未怀孕从未哺乳的女性,乳腺癌风险也增加2倍。
乳腺癌是否发生,是上述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令人悲观的事实——乳腺癌是一个遗传倾向非常明显的癌症。
那么如何打好乳房保卫战,远离乳腺癌的悲剧呢?尽管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家族史、易感基因、年龄等,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研究显示,戒烟戒酒、经常锻炼和减轻体重,可有效降低风险;其次要学会舒缓生活压力,控制不良情绪,做好情绪管理,避免熬夜也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风险;避免更年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很重要,过去2020年欧美乳腺癌发病率出现下降,更年期雌激素替代疗法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摄入豆制品,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对于高风险人群,NCCN、ASCO、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等权威学术机构推荐,可服用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依西美坦)两类抗雌激素药物进行预防,风险平均可降低50%以上;如果携带BRCA突变,可考虑预防性乳房切除,如此可降低90%以上的风险,输卵管、卵巢切除,也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
此外,还需重视定期筛查,早期发现。筛查可以使得乳腺癌在相对更早的时期被发现,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使一部分患者免于乳房切除;一般人群女性从40岁开始,每1~2年接受1次筛查,以X线检查为主,乳腺密度高者联合彩超;高风险女性,即有明显遗传倾向、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胸壁放疗史者,40岁之前开始,每0.5~1年筛查1次,可考虑核磁等影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