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现状(作者:王欢)
彻夜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走路和穿衣服等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在中国,无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正遭受着病魔无情的煎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1 我国慢阻肺流行病学现状
1995年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历经十年共同完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与人群防治研究》,选取了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重庆7个城市,随机调查了25000多名40岁以上的人。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2%。这一发病率警示我们,慢阻肺这一疾病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据此研究,国家卫生部2012年正式将慢阻肺纳入我国重点防控慢性疾病,在非传染病慢性疾病防控“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慢阻肺纳入防控之中。并根据该研究结果,制定了将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控制在8%以下的目标[1]。
欧洲呼吸学年会(ERS 2016)中国专场主席、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分享了中国慢阻肺流行病学大调查数据,此次数据来源于2012年至2014年间开展的国内重要流行病学调查。经过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4%,20对以上的人群则为8%。如此高患病率与我国大量吸烟人口、中国儿童幼时气道呼吸系统的反复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2]。
2 慢阻肺久酿成患的原因[2]
王辰教授谈到,慢阻肺作为慢性病之所以久酿成患,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早期的诊治不够。
首先,对慢阻肺的认识不足。不仅普通公众对此认识不足,医务界人士、卫生的决策者、政策的制定者的认识也不足。其中政策制定者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公众对慢阻肺的态度和防治的意识。
其次,慢阻肺早期憋气易被忽略。因为慢阻肺的症状主要是憋气,其是主观感受上描述差异性很大的症状,每个人都觉得憋气很难描述,只有在严重的时候才会被作为主诉提出来。慢阻肺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在似有似无间的憋气,特别是活动以后的憋气经常不被重视,所以症状上不突出是慢阻肺早期发现困难的重要因素。
第三,肺功能检测意识薄弱。慢阻肺跟高血压一样,早期发现不是凭借出现的症状而是依靠检查。像测量血压诊断高血压一样,慢阻肺是靠肺功能检测来诊断,而在我国肺功能检测不普及,体检中及日常住院中经常忽略检测肺功能。尤其是体检中不包括肺功能检测,这极大的影响了慢阻肺的早期发现、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3 呼吸疾病三级预防不可或缺
其实,慢阻肺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病情绝不至于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可惜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早期并没有重视,中国目前只有35.1%的患者曾经被诊断为慢阻肺,其诊断率远远低于患病率[1]。
慢阻肺是否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对患者来讲结果有很多不同。慢阻肺有很突出的一二三级预防的问题,三级预防在冠心病、糖尿病界早已成为是一个普遍的概念,但医学界很少提到对呼吸病的一二三级预防问题。医学界应更进一步加强对慢阻肺的一二三级预防,因为肺功能检测对每个人防范疾病、早期诊断有很大的意义[2]。
资料来源:
1. http://news.eastday.com/society/2013-03-01/150144.html,《首个流行病学调查完成,8.2%慢阻肺发病率敬人》
2. http://meeting.dxy.cn/specials/ers2016/article/503275,《ERS2016 专访王辰院士:提高慢阻肺知晓率,推动慢阻肺的三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