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登录官网-首页

可康家园

第十五期可康人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很少有人知道被救之人的结局

作者:摘自网络

来源:旧时楼台月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了,当时年仅七岁的司马光原本和小伙伴们在玩耍,却不料其中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

毕竟都是小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所有人都慌乱了,还有一点理智的孩子便跑去找大人。可是,那口水缸太高太大了,以那个落水孩子的身高,在盛满了水的水缸里根本支持不了多久。

司马光见状,立刻拿起了身边一块石头,用力地朝着水缸砸去。待水缸里的水流尽,那个落水的孩子也就获救了。这件事发生之后,不仅是获救的孩子的父母非常感谢司马光,其他人也对司马光也赞赏不已,小小年纪的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还可以保持着冷静,实属不易。

事实证明,司马光确实有能力,长大成人后他为北宋朝廷效力,成为了一代名相。不过,司马光虽然政绩卓著,而且还主持、参与编制了《资治通鉴》,但是说起司马光,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幼时“砸缸救人”的故事。可见这件事情不仅救了一条人命,还成就了一位历史人物。

古代的人们是非常重视声望的,他们对于“礼”“义”“孝廉”之事都会加以关注,不仅是因为道德伦理,还因为政治需求。虽然宋朝已经有了科举制度,而且相对完备,在人才选拔方面没有必要像汉朝那样“举孝廉”,但是道德品行对“当官”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比如,如果一个人他的科举考试成绩很好,但是在家不孝顺父母,在外不帮助朋友,行事作风颇受争议。那么,在道德舆论的压力以及政府的制度下,他都没有入朝为官的权利。司马光在科举考试时高中,加上他“砸缸救人”的佳名,能够受到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由此看来,司马光救人的同时无形之中也给自己谋得了一个好名声。

在大家关注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光辉事迹的同时,事情的另外一个主人公似乎被遗忘了。当年落入水缸之中的那个小男孩名字叫上官尚光,他和司马光是幼时的好伙伴,被司马光救出之后,不仅是上官尚光还有他的父母也特别感激他。

上官尚光家也不过是平常家庭,他的父母拿不出重金酬谢司马光,只能做了一顿丰盛的餐饭以表谢意。不得不说,上官尚光家风良好,他们一家子都懂得报恩,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了他们的儿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上官尚光”这个名字。从字面上我们就能够看出上官一家对司马光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虽然说古代的通讯设备并不好,但是当时还是有一些传递信息的载体的。上官尚光一家子承了司马光的情义,凭借着口口相传的方式,很快这个消息就在十里八乡传遍了,甚至还有人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迹画成了画一直流传。

不仅如此,上官尚光一家人还将司马光救上官尚光的事情记录在了自己家的家谱里,用来告诉后人们司马光对他们家族的恩情。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家谱可是非常重要的。

司马光和上官尚光虽为幼时伙伴,但是两个人的人生道路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司马光选择了入朝为官,经历官场上的众多浮浮沉沉,而上官尚光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在后来放弃了“做官”,选择了经商。上官尚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迷失的,因为他的仕途生涯并不如意,生命之于他的意义还未清晰。

上官尚光从商以后,他秉着感恩之心,帮助了很多穷苦之人,甚至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资助那些因为贫穷无法上学的人。虽然这条路一点也不符合他少时的理想,但是终归给了他一些温暖,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许多年之后,上官尚光不再从事商业活动,他回到了自己幼时的家乡。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司马光当年对他的救命之恩,所以上官尚光在家乡修建了一座亭子来纪念司马光,并将其命名为“感恩亭。上官尚光一生都没有忘记“感恩”,不仅感恩司马光,他也感恩生命,感恩世界。回到家乡之后,上官尚光当起了教书先生,成为了当地一位颇受尊重的“灵魂工程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