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简介
精神病学,“psychiatria” 源于希腊语,psyche即精神、灵魂,iatria则为治疗之意,故精神病学是“治疗灵魂的疾病”的意思。
1. 定义
精神障碍是一种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个体的认知 、情绪调节或行为方面有临床意义的功能紊乱 ,它反映了精神功能潜在的心理 、生物或发展过程中的异常(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 第五版,DSM-5)。而精神病精神病(psychosis)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国自杀及自杀未遂者中患精神障碍的比例为 38%~63%,精神疾病病人的自杀风险高出一般人群 10倍以上。精神疾病病人的自杀主要集中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酒依赖等病人中,其中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研究报道居多。
2. 流行病学
目前全球10%~20% 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 其中约一半左右在 14 岁前发病,部分区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国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接近但略低于全球患病率水平。
3. 致病因素
导致精神障碍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如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格因素,性别及年龄因素,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颅脑损伤等),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事件的刺激,社会文化因素等。
4. 一些典型的精神障碍症状
精神分裂症:如唐.吉诃德(《唐·吉诃德》)所表现得一些性格。如表现为钟情妄想(认为有公主在家乡等他)、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武力和个人其他能力)、幻觉(将风车看成巨人,听到向自己挑战的声音)、无智力问题(不涉及骑士小说时能够客观分析国际形势)。
躁狂:唐僧(《大话西游》)。表现为情感高涨(被妖怪抓到情绪依然稳定)、思维奔逸(言语很多,逻辑性强)、活动增多(穿着不得体、活动频繁)。
恶劣心境:林黛玉(《红楼梦》)。
表现为持久的轻度情绪低落,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海明威,曾抑郁被家人送去疗养院做电击治疗,最终,海明威选择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偏执型人格障碍:曹操(《三国演义》)。表现为自我评价高(煮酒论英雄)、不承认自己犯错(蒋干盗书后杀水军都督)、猜疑心重(梦中杀人)、心胸狭窄、记恨他人(杨修之死)。
分裂样人格障碍:卢娜(《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表现为情绪冷淡(表情变化不多)、人际交往欠缺、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极少与他人交往)、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怪异(穿着打扮常被他人嘲笑)、想法奇特(认为存在奇怪的动物)。
急性应激障碍:刘备(《三国演义》)。表现为异乎寻常的生活事件(关羽被害、荆州丢失)、反应性朦胧状态、精神运动性抑制(精神恍惚)。
5. 罕见的精神障碍
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AIWS(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 爱丽丝漫游综合征)--长时间观察一种事物,会突然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周遭的事情忽然变大,或者忽然变小。
Capgras delusion(卡普格拉妄想症)--冒充者综合征,患有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的爱人被一个具有同样外貌特征的人取代了。
Cotard syndrome(科塔尔综合征)--患者主要是认为自身躯体和内部器官发生了变化,部分或全部已经不存在了,或是一个没有五脏六腑的空虚躯壳,并认为其他的人,甚至整个世界包括房子、树木都不存在了。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不复于人世或者五脏六腑已经被掏空,即使正和外人说话也不认为自己是活着的。
Diogenes syndrome (第欧根尼综合征)--主要特点如下:生活脏乱;极度自卑感;有强迫性的囤积行为,无法舍弃财物,过度的购买欲;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
Fregoli syndrome (弗雷格利妄想综合征)--患有此病的患者认为,替换者的身份是明确的某一个人, 但是伪装成许多长相不一的人,这个固定的人会变换成其他长相将要迫害他。这两人虽长相不同,但就是同一个人伪装的,目的就是企图迫害他。
多重人格分裂--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多重人格中所存在的这些人格是有自己的姓名、性格、性别的,他们彼此是独立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他们有些彼此知道彼此的存在,而有些彼此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6. 发展历史
古代文明时期:古希腊的精神病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构成人体基本体液。四种体液平衡则为健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衡,人就会生病。如当时就认为,抑郁症就是由于过多的黑胆汁进入脑内,破坏了脑的活动所引起的。当时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生会使用一些神庙学派医生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来治疗精神疾病,如献祭、向神祈愿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世纪时期:公元3世纪后,古罗马文化逐渐衰落,宗教和神学为当时的主流思想,从此西欧医学出现了严重的退步。精神病患者被视为魔鬼附体、异教徒或女巫,完全丧失人的基本权利,因而被迫送进寺院、收容所等,一些没有医学知识的人采用祷告、符咒、驱鬼等方法为他们治病;有危险和攻击性的精神病患者将受到严酷的约束:被戴上手铐、脚镣,有的被捆绑,甚至被关入兽笼。有些收容甚至做出一些丧尽天良的事情,以营利为目的兜售门票,把精神病患者当成“另类”,让他们表演杂技、舞蹈等来取悦所谓的“正常人”。为了拯救他们的灵魂,就得惩罚他们的肉体,所以惩罚成为“治疗”精神病人的主要手段;如他们的躯体被烙铁烧炙、舌头被长针穿刺、烧死、勒死、砍头、活埋等。
文艺复兴时期:精神病人的境遇稍有一些好转。驱逐和禁闭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手段。如1656年出现的巴黎总医院和著名的伦敦贝斯冷医院,采取强制方式将那些“行乞和游手好闲者”囚困在高墙之内,对待他们的手段是残酷的监禁,根本没有任何的医学治疗,有些病人还是在接受肉体的惩罚,被当着“另类”观赏,只不过不再受烧死、勒死、砍头、活埋等“治疗”手段的残害,但是还是没有被科学的管理及治疗。米歇尔·福柯(1926-1984)曾指出,欧洲还发生过把精神病人送上“愚人船”,使其远走他方的情况。
近代: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高涨,科学有了很大进步,医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束缚。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代《人权宣言》诞生,对人的尊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时代背景下法国比奈尔(Pinel)医生提出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第一次解除其“罪人”的枷锁,还给“罪人”自由,开始观察研究患者,开创了从疯人院到医院的转变。19世纪是德国精神病学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德国精神病学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优势地位;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出像瑞尔、赫罗斯、伯纳德等为精神病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将“收容所”改为了“疗养院”,治疗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德疗法)。瑞尔曾经提出,适宜的食物,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晒太阳、工疗都是治疗的重要方法,有助于病情的好转;瑞尔提出的工疗被当时很多精神病收容所采纳,其本质就是通过再学习和再教育来使患者增强自我认识,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尽管如此,他也提出了电击、浸水或在患者的手心滴热的石蜡等不人道的治疗方法。
现当代:现代精神病学起源于西欧,以法、德为主流。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被称为“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他以临床观察为基础,以病因学为根据,提出了疾病分类学原则,总结了前人的观察研究的成果,确定了早发性痴呆及躁狂抑郁症和脑器质性痴呆的区别,从临床和病理解剖的观点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为以后的生物精神病学奠定了基础。在治疗方面,只有传统的水疗被留了下来,道德疗法因操作简易称为收容院的首选。药物治疗主要有镇静(吗啡、鸦片等),催吐和腹泻(生物碱和巴豆油等,18世纪以后被摒弃),发热治疗(奎宁),休克治疗(早期使用卡地阿唑,20世纪初使用胰岛素)等。1928年,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了,一位叫塞克尔的澳大利亚医生也精通于此。某日,他被请去医治一位著名女演员。而这位演员竟既患糖尿病又吸毒成瘾, 且精神严重混乱。为了治疗糖尿病, 塞克尔给她服用胰岛素使其血糖降低。当他给病人加大药量之后,病人出现休克。但神奇的是,当病人重新醒来之后,其精神错乱症状明显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罗马精神病学教授切莱蒂1938年发明并推广了电休克治疗,后改良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沿用至今;1952 年,精神病学家 Delay 和 Deniker 将氯丙嗪试用于具有狂躁表现的病人,结果这种物质表现出独特的镇静作用同时还被证明具有不影响意识的抗精神病活性,不久它就被专门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了。20世纪90年代,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断问世,包括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抗精神病药物阿立派唑上世。
我国古代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最早记录的是宋朝的皇家收容院。将孤寡者与流浪精神病人纳入院内,且为其配给田亩,称为“卑微园”。1898 年美国医生 John Kerr 在广州建立了第一所精神专科医院(惠爱医院);建国时我国精神专科医院数量仍不足 10 所。建国以后截至 1964 年,全国民政系统精神专科医院已达 203 所。改革开放以后,截至 1999 年底,我国精神病院数量增长至 479 所。到 2015 年底,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增加至 2936 家。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逐渐成熟,患者能接受到合理的治疗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