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临床研究(作者:袁晓雪)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都需要经过哪些流程?首先是临床前研究:研究开发,临床前试验;其次,临床试验审批(IND),进行临床试验,结束后进行新药上市审批;最后进入上市后研究及上市后再审批。这一过程通常是漫长的,至少需要10年时间,今天就从他的第一步简单介绍一下临床前试验。
非临床研究,指为评价药品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实验系统进行的各种毒性试验。包括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依赖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药代动力学试验、药效动力学试验与其他评价安全性有关的其他试验。
开展药物非临床研究的流程:首先需经过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其次是方案批准,需经质量保证部审查后,专题负责人负责批准,随后开展实验;试验完成后,由项目各专题负责人撰写总结报告,经质量保证部门审查后,由专题负责人签字批准,结束试验。其中,试验方案及总结报告均需获得委托方的认可。
进行临床前研究需遵循《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34号)。
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指有关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运行管理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项目试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执行、检查、记录、存档和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
其中,规范中提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是药物研发的基础性工作,应当确保行为规范,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法规主体部分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第三章),设施(第四章),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第五章),实验系统(第六章),标准操作规程(第七章),研究工作的实施(第八章),质量保证(第九章),资料档案(第十章),委托方(第十一章)。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中第六章,研究者手册:第七十六条研究者手册须具有的内容中第六项至第十项要求,须有:临床前研究介绍,简要介绍试验药物临床前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学研究及发现的相关结果。说明这些非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结果,讨论这些发现对人体临床治疗意义的提示、对人体可能的不利作用和对人体非预期效应的相关性。研究者手册还应提供以下非临床研究中已知的或可用的信息:试验动物的种属、每组动物的数目和性别、给药剂量单位(如毫克/公斤(mg/kg))、给药剂量间隔、给药途径、给药持续时间、系统分布资料、暴露后随访期限。
实验系统中常用实验动物包括:鼠(小白鼠、大白鼠、小黑鼠、豚鼠等)、兔(新西兰兔)、小型猪、猴(食蟹猴、狨猴、恒河猴等)及比格犬,感染类实验鸡、猫较多见。其中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常见小型动物为大鼠或小鼠,大型动物为比格犬与猴类;生殖毒性试验常为大鼠、小鼠或兔;遗传毒性试验系统常为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致癌试验常为大鼠或小鼠;局部毒性试验常为兔、小型猪;免疫原性试验常见豚鼠、大鼠或小鼠;依赖性试验常为小鼠、大鼠或猴类;毒代动力学试验常为大鼠、小鼠、比格犬或猴类;药代动力学试验、药效动力学试验常为大鼠、小鼠、比格犬或猴类。
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机构成为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GLP机构),目前,我国截止至2013年10月,共有56家(已公告),分布于全国56个省市。其中北京和上海各9家,占比16.1%,位居各省市首位;其次是山东省,有7家机构,占机构总数12.5%;排在第三位的四川省,有6家机构,占机构总数的10.7%;江苏省有4家机构,占机构总数的7.1%;其他省市有1-2家。我国机构性质主要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类型,在调查的56家机构中,属于事业单位的有34家,占机构总数的60.7%;属于国有企业的有13家机构,占机构总数的23.2%;属于民营企业的有5家,占机构总数的8.9%;属于合资企业的有1家,占机构总数的1.8%;属于外资企业的有2家,占机构总数的3.6%;其他属于军队系统的有1家。
临床前研究是新药研究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必要前提,对于了解新药的毒性特征,及保障临床试验阶段受试者的安全非常重要,其研宄结果和资料也是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新药审批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随着药物研发的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虽然我国药物GLP水平与国外尚有差距,但通过近年来不断努力和发展,我国GLP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未来会更加成熟,走向国际。
参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S].2016.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34号)[S].2017.
彭真. 我国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苏: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