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登录官网-首页

可康家园

第四期可康人

生物类似药的免疫原性要求(整理:韩玉东)

作者:摘自网络

引自:生物类似药的免疫原性研究与评价技术思考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我国《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规定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应与原研药相同。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原研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验证。免疫原性指药物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评价免疫原性是生物类似药申请临床试验和注册的重要内容。

1 免疫原性研究对生物制品研发与患者用药的指导意义

尽管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免疫原性并不一定预期在人体也会出现免疫反应,但评价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仍显得十分重要。动物给药后产生的抗药抗体(ADA)可能会中和药物的活性,影响药物的清除、血浆半衰期和组织分布,改变药效学(PD)/药代动力学(PK)特征,造成在非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效应可能并非药物真正的药理和/或毒性反应,因此在评价药物安全性时需同时考察其免疫原性。临床上 ADA 产生后带来的影响有结合性 ADA 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的清除率结合性 ADA 会降低药物的药理作用ADA 与药物及内源性同系蛋白(交叉反应)结合后,可能会导致该蛋白缺陷综合征对药物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甚至特异质反应。免疫原性研究主要包括抗体滴度及其动态变化、抗体的出现时间、出现抗体的动物数、剂量关系、抗体的中和活性、同期的药效/药代/毒性反应的变化、补体激活与否、是否有免疫复合物在肝肾的沉积、终止给药的条件、临床意义分析等。抗体检测需要建立相应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如灵敏度、血清样品中受试品的干扰等。

2 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的考虑

近年来,随着大量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免疫原性的评价成为阐明这些药物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和候选药是否与参照药作用类似的关键因素。

2. 1 欧洲药品审评局(EMA)对免疫原性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

2007 年,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发布了针对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治疗性蛋白质免疫原性测定的指南,旨在协助生物技术公司评估其研发的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指南涵盖了蛋白质、多肽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同时还包括了佐剂在内的各种产品组分。这些蛋白质和多肽都是由重组或者非重组的细胞表达体系中生产的。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生针对治疗性蛋白质的免疫应答的危险因素非临床模型的预测性测定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技术发展免疫原性的潜在临床后果临床安全性风险管理预案。发生免疫原性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与患者相关、与疾病相关和与产品相关三类。与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遗传特异性,如某些等位基因位点、细胞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可能会引发对治疗性蛋白质发生免疫应答的基因缺陷。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指病人某些潜在的疾病状态,如病人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晚期转移性疾病。与产品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蛋白质结构、产品配方、蛋白质聚合、赋形剂和杂质等。生物类似药的免疫原性在不同种属之间不尽相同,因此,一般难以用动物模型预测人的免疫原性。治疗性蛋白引起免疫反应的因素有很多,所以筛选和验证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以评估免疫反应非常重要。免疫原性的潜在临床后果包括药物疗效降低和药物安全性的改变。例如,中和抗体可结合到抗体活性位点或其附近,也可通过诱导构象变化从而降低药物生物活性。但是,疗效降低和安全性的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在没有疗效损失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某些安全问题如输注反应,此外抗体还可与内源性蛋白相互作用。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指南建议遵循以下原则在临床试验的设计中提前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评价中和性抗体及非中和抗体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方法学以评估生物类似药和参照药的免疫原性的可比性。指南同时指出,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应当仔细设计,纳入的病人数量要足够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以表征抗体应答的差异性。在风险管理计划中应充分阐述对免疫原性的风险控制,同时还应考虑产品开发中的风险和上市后的潜在风险。

2. 2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免疫原性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

2002 年,FDA 颁布了IND 药物的免疫毒性评价的指南”,以协助制药企业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指南建议在毒性研究中应常规评价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明确了何时应增加药物的免疫原性研究,何时应进行机制研究以明确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程度。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潜在不利影响的评估是评价其整体毒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与药物的免疫原性息息相关:药物致敏性和是否产生了足以改变药物的生物活性的免疫应答(例如,改变了 PKPD /或毒性)。在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评价蛋白类药物的潜在致敏性较难,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标准的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中观察到免疫毒性,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观察到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则应进行更多的后续研究。应当指出的是,FDA 颁布的此指南旨在适用于所有药物而不仅仅是对生物技术药物。FDA 建议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应该遵从 ICH 发布的相关指南。

2. 3 ICH 对免疫原性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

1997 年,ICH 发布了生物技术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南,旨在提高各种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结果的质量及一致性,以促进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胞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重组血浆因子、生长因子、融合蛋白、酶、受体、激素、单克隆抗体等。指南指出,许多人用生物技术药物对动物都有免疫原性。因此应详细记录抗体产生情况,如抗体滴度、动物数、中和或非中和性质。此外,免疫原性研究应与任何可能的药理学和/或毒理学资料相关联地进行分析,应该全面考虑抗体形成后对 PK/PD 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补体激活、或者新的毒性作用出现的影响。应特别评估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所带来的病理变化。对抗体的检测是生物技术药物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重要的一部分,检测到抗体并不应该是早期终止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的唯一指标,除非在大多数实验动物中都观察到免疫反应,并且该免疫反应已经对药理和毒理作用产生了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动物体内形成抗体并不能预测其在人体试验中的结果,这是因为动物会产生对抗人源化蛋白的血清抗体,频繁给药更会促进抗体的产生。针对人源的重组蛋白的严重过敏性反应在人类身上极其罕见。生物技术药物不仅会影响体液免疫,而且同时会影响细胞免疫,因此,潜在的免疫原性研究对于评估其免疫毒性至关重要。注射部位的炎症反应可能对于潜在的免疫反应有提示作用。还应当指出的是,靶细胞的表面抗原可能会改变,并且有引发自身免疫的可能性。为了清楚阐述这些问题,需要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合适的免疫毒理学研究方法。

3 我国对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研究的指导原则要求

3. 1 生物类似药免疫学特性研究

在国内目前发布的指导原则中,对具有免疫学特性的产品的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采用与参照药相似原理的技术和方法。对具有多重免疫学特性的,还应当进行相关活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并分别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特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对抗体类的产品,应对其 FabFc 段的功能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其与抗原和 FcRnFcγc1q 等各受体的亲和力、CDC 活性、ADCC 活性等。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对调节免疫类的产品,应对其同靶标的亲和力、引起免疫应答反应的能力进行定性或者定量比对试验研究。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

3. 2 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的非临床研究评价

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的非临床研究评价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应尽可能与参照药所使用的一致,对采用其他相似方法的,还应进行验证。抗体的检测包括筛选、确证、定量和定性,并研究与剂量和时间的相关性。必要时应对所产生的抗体进行交叉反应测定,对有差异的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量化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应评价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对所采用的细胞基质、修饰及杂质等不同于参照药的,还应设计针对性的比对试验研究。在免疫原性试验中可同时观察一般毒性反应。

3. 3 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生物类似药免疫原性的临床研究和评价应根据非临床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开展必要的临床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当非临床免疫原性试验研究结果提示相似性时,对提示临床免疫原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仅开展针对性的临床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对非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有一定的差异,或者不能提示临床免疫原性应答的,临床免疫原性试验的设计应考虑对所产生的抗体进行交叉反应测定,分析其对安全有效性的影响。临床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通常在 PKPD、以及疗效相似性比对试验研究中进行。应选择测定免疫应答差异最敏感的适应证人群和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当考虑适应证外推时,还应关注不同适应证人群的免疫原性风险,必要时应分别开展不同适应证的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研究中应有足够数量的受试者,并对采样时间、周期、采样容积、样品处理/贮藏以及数据分析所用统计方法等进行论证。抗体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免疫原性测定的随访时间应根据发生免疫应答的类型(如中和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预期出现临床反应的时间、停止治疗后免疫应答和临床反应持续的时间及给药持续时间确定。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还应考虑对工艺相关杂质抗体的检测,必要时也应开展相应的比对试验研究。比对试验研究还应对检测出的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及对产品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设定相似性评判的标准。

Baidu
sogou